你為啥要揍我?— 小朋友的暴力問題

孩子總是會有互相爭吵的時候,
像瘦弱的木須老師我(現在胖了...)
以前也常常被打耶...
面對那些愛打或者推人的小孩,
真的是束手無策阿!!
但是,各位家長,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
會有打人或推人的攻擊行為出現的時候
我們應該如何依照不同情況來調整呢??

  我家的孩子怎麼突然變得如此暴力了呢?和其他小朋友玩,總是打人,咬人,搶玩具,大家都不太願意和他玩了,真讓人焦慮啊;有時不順心,甚至連爸爸媽媽也攻擊,這也太忤逆了……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那個愛打人的孩子,究竟是怎麼想的?以及我們要如何針對性的去修正他這種不妥當的行為習慣?

 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 

 案例:
  
俊俊和天天在積木區拼裝玩具,天天由於年齡較小,有兩塊積木一直沒辦法組裝好。俊俊看到了,主動去幫助天天,俊俊媽媽在一旁看得甚是欣慰,可是轉眼俊俊就用自己拼好的玩具狠狠的打了天天的手臂,天天瞬間哇哇大哭,俊俊嘴裏還在喊著:“我要消滅你,你是壞人。”
 狀況分析: 
  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強,由於受到動畫片或者其他影視作品的影響,會有英雄情節,把自己想像成正義的化身,但他們有的還不能分清楚虛擬與現實的區別。
 給家長的建議:
  首先,家長要幫孩子選擇健康、益智類的動畫片,避免太過暴力的影視作品。其次,家長要引導孩子分清現實與虛擬。遊戲時的力度把握,可以通過感覺統合訓練提高。

 我是“至尊寶” 

 案例:
  商場裏面的遊樂園,媽媽提醒了幾次年年,到回家吃晚飯的時間了,年年完全不理會媽媽的提醒,一次次被無視後,媽媽蹲下來準備抱起年年跟他溝通,沒想到年年直接就一巴掌朝著媽媽的臉拍下去,嚷著:“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你是壞媽媽,我要告訴奶奶”
 狀況分析:
 
  很多小朋友從出生開始,就是眾星捧月的生活,長輩的過分寵溺,嬌慣,讓他們認為自己是至高無上的,就像古時候的皇帝一樣,自己的任何要求都是合理的,如果其他人有違背他的意願,一定是對方的不對,要懲治對方
 給父母的建議:
  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都應當有原則有底線的去愛孩子,才能讓他有規矩,有所敬畏,否則你以為的疼愛,最終會害孩子養成囂張跋扈的性格,後期吃虧無數。
  特別有些家庭,重要撫養人不能統一標準,在出現需要管教的狀況時,還有人在背後拖後腿,助長孩子的不良品性,家長們一定要通過各種溝通方式,讓教育意識落後和偏頗的家長,及時修正自己不科學的育兒行為,畢竟大家有共同的目標,相信一定可以達成共識


 我不知道怎麼有效溝通 

 案例:
  小乒和小胖是鄰居,經常一起玩耍,有一天,小乒媽媽給他買了一輛很酷的玩具消防車,小乒展示給小胖看,小胖很是喜歡,就想拿來瞧一瞧,拉扯了一下,小乒握著沒放手,小胖直接給了小乒一拳
狀況分析:
  2~6歲之間的幼兒,“自我意識”慢慢發展
,但表達自己想法,與人溝通的能力又較差,當其想要某件東西,或者不想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他人時,就會以肢體動作來代替,從而產生攻擊性行為。
 給父母建議:
  教孩子正確的與人溝通的方式,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陪他在家,通過玩遊戲的形式進行演練,模擬一些場景,比如他想玩別人的玩具,他可以怎麼說或者怎麼做,詢問小朋友可不可以借他的玩具玩、自己想玩多長時間,自己是否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去和對方交換著玩……

 我不要被忽視 

 案例:
  西西的爸爸媽媽平時工作繁忙,西西接觸最多的,是他家的住家保姆,這段時間幼稚園老師給西西媽媽回饋多次,西西最近在學校,很愛攻擊其他小朋友,有時候故意推別人,有時候動手打小朋友,有時候會把小朋友抓傷,媽媽很疑惑,每一次老師回饋後,她都有認真去與西西溝通,怎麼這種情況反而愈演愈烈了呢?
 情況分析:
  有的家長,由於工作關係,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另外還有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就是當家裏有了弟弟妹妹的初期,很多孩子會變得很具攻擊性,因為感覺自己被忽視了,而當自己犯錯時,家長才能給予更多的重視和關愛。
 給父母建議:
  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如果由於客觀原因,能陪孩子的時間較少也要做到高效陪伴把你對他的愛傳遞給他,讓他有安全感,當家裏新增了家庭成員,也儘量不要忽視孩子的感受,引導他建立與新成員之間的良好關係,新成員的出現不但不會減弱大家對他的愛,反而多了一個人與他相親相愛。

 武力才能雄霸天下 

 案例:
  小威每次在和其他小朋友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總是會通過武力去解決,比如當他和其他小朋友同時想玩某樣玩具時,他就會採用暴力手段占為己有。
 狀況分析:
  當小朋友有一次或者多次的經驗,通過暴力手段,可以達到某種“私欲”時,他就習得性的認為這是一種有效手段。
 給父母建議:
  當發現孩子有這樣的目的性存在的時候,要切斷這種鏈接, 讓他瞭解到,這是一種錯誤的方式,並且也不會達到自己的目的,然後教他正確的處理方式。比如,小孩因為玩具爭搶而採用暴力手段,那麼即使他奪得了玩具,也要將玩具沒收,或者補償給另外的小朋友,並且告訴他,因為他這樣的做法不對,如果他想要玩玩具,可以與另外的小朋友協商,輪流著一人玩幾分鐘。

 結語:
  孩子暴力打人的原因很多,我們要透過潛在表現,去探究其深層次的內在動機,才能從根源解決。在每一個暴力發生的當下,請及時制止,擺正態度,正面引導,要告訴他“不可以”,不要說“不可以打人”,因為負面資訊,也會被強化哦。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