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學孩事-EMPATHY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一種能深入他人主觀世界,瞭解其感受的能力作為一名成年人,面對另一個成年人,我們還會試圖去理解對方但是對於孩子,我們常犯的錯誤是,沒有把他當作一個同樣有需求有情緒的個體,在孩子出現某種行為偏差之後,往往會忽略掉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極力想要去說服教育,其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那怎樣做好同理心呢?
Step 1 :接納
Step 2 :瞭解️
Step 3 :肯定️
Step 4 :啟發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剛好最近在我們機構的幼稚園預備班,發生了一件事:
  下課了,小朋友從教室出來排隊活動前,A寶因穿鞋慢了一點,沒趕上第一,又哭又鬧,對著帶隊老師大發脾氣,老師溫柔耐心的跟他解釋,這是他們共同制定的遊戲規則,大家要一起遵守,可是在情緒中的A寶根本沒辦法聽進去,甚至還用手拍打老師。
為什麼A寶反應如此強烈??
  大人可能覺得排隊在第一或者第二個位置又有多大關系呢,但是對於小朋友來說排到第一名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而這次由於自己動作慢了一點,沒有排上第一,他有種受挫和懊悔的情緒,對老師發脾氣,也只是一種情緒的轉移,沒辦法生自己的氣,那只好將自我的懊悔轉嫁給老師,埋怨老師沒有讓自己成為第一名。
<Step 1>
  理解後,我開始第一步的接納:走到A寶附近的小椅子旁坐下,溫柔的呼喚他過來,沒想到他一下子就撲到了我懷裏,在我肩頭聲嘶力竭的哭泣,我輕輕拍他的背進行安撫。
<Step 2>
  緊接著我跟他瞭解確認狀況:
  
「是因為沒當成第一名的火車頭,所以很難過,對嗎?」
他點點頭,小小的身體裏帶著大大的怨氣抽泣著。
<Step 3>
  接著肯定了他的情緒反應:
  「我知道你很想當火車頭,很多小朋友都想當火車頭,沒成為火車頭,他們也會跟你一樣很難過的。老師教你一個很厲害的招式,做完就不難過了。」
聽完我的話,他一邊抽泣一邊用充滿疑惑的眼神看看我。
  
好,現在跟我一起做,雙手向上抬並用力吸氣,窸——窸——窸,吐氣,呼——呼——呼(腹式呼吸法)」
來回幾次,為了安撫和轉移注意,我特意將動作誇張了一些,他就笑出來了。
<Step 4>
  安撫好情緒後,我再想辦法啟發他:
其他小朋友回來,我就問他:
  「剛剛是誰第一個跑過去那邊,抓住老師的手的?」
他告訴我是B寶。我問他:
  「那如果你是第一個跑過去抓住老師手的小朋友,老師會讓誰做火車頭呢?」
他脫口而出說我!
  我接著說:
  「所以老師不是故意不讓你做火車頭,只是因為你去晚了一步,所以不要生老師氣了,下次我們想當火車頭,穿鞋子快一點,第一個跑過去就可以啦!」
他點點頭。再後來鼓勵他去跟帶隊老師道了歉。 
  實踐後,覺得同理心是非常重要且好用的。當孩子的情緒被接納後,他們的攻擊性會減弱,接受性會增強。而且,共情,除了解決了當下的問題,還在孩子心裏種下了一顆被愛和接納的種子, 讓孩子心中充滿能量 。你不妨也試試看吧!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